在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德陽市探索推行“黨建+金融”的扶貧措施,創新扶貧模式、深挖脫貧路子,啟動雙基共建奔康快車,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實實在在為貧困群眾想辦法、解難題、謀出路。
“雙基共建”目前已在羅江縣新盛鎮金鈴村,中江縣通濟鎮道樁村等6個村進行試點。是德陽市委組織部、四川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德陽辦事處聯合推出的一項“黨建+金融”的惠民工程,致力于探索基層黨組織與涉農銀行基層機構合作助推現代化農業發展。6個試點單位,是搭上了政府脫貧攻堅的快車,我們的貧困群眾能不能搶抓機遇、擺脫貧困,就要看村黨組織的領航作用和群眾自身的發展眼光了。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脫貧攻堅決勝時期的當下,德陽市相關部門不僅搭建平臺、提供機會,還幫助解決農戶融資難題、增設助農取款服務點、免除手續費推廣現代電子銀行產品等。我們的政府部門是既送魚也授漁,可以說是全方位考慮、保姆式服務,需要的緊緊是村黨組織和困難群眾積極融入、變被動為主動。在如此好政策、好機遇面前,村黨組織真要思考如何搭好“雙基共建奔康快車”,盡早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
筆者認為,6個試點村應因地制宜、大力推行可持續發展。一是宣講政策、激發貧困群眾發展動力,再好的政策,群眾不知曉、不參與也是擺設,因此鎮、村干部要利用電視、廣播、手機、網絡、壩壩會、張貼通知等現代工具和傳統模式,大力宣傳“黨建+金融”的優惠政策和發展模式,爭取群眾認可,積極參與“雙基共建”系列活動。二是用活用好惠民政策,將扶貧效益最大化,村組干部要做政策上的“明白人”,清楚掌握“貸款評級授信”、“發放貸款”等惠農貸款流程和要求,為有需求的群眾及時答疑解惑、籌集創業發展資金。三是村組干部要做群眾發展的“引路人”,積極創建引入種養殖合作社、農業大戶、農產品加工銷售公司,搭建公司和農戶合作溝通的橋梁。同時,為有創業意愿的貧困群眾,提供培訓機會和技術支持,增強其發展自信心和積極性。
德陽市“雙基共建”模式,以助推群眾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小康為目的,希望通過6個村的試點,盡快在全德陽范圍推廣,讓更多的貧困群眾得到實惠,盡早擺脫貧困、走上致富之路。
文/郭燕琴(綿竹市委組織部)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