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中共交通運輸部黨組開展黨性分析,部黨組書記楊傳堂主持。他強調,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領導干部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解決黨員干部隊伍中存在的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的問題,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抓住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水平提高和轉型發展的黃金時期,加快建設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努力建設人民滿意交通,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交通運輸保障,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部黨組書記楊傳堂,副書記李小鵬、馮正霖,黨組成員李建波、馬軍勝、何建中、宋福龍、楊宇棟分別進行了深入的黨性分析,黨組成員戴東昌、劉小明提交了書面黨性分析材料。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同志列席。
部黨組黨性分析報告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部黨組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著力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加強政治歷練、黨性錘煉,提高政治能力和專業能力,持之以恒正風肅紀,解決“四不”問題取得積極成效,機關和行業黨風政風持續向好。黨組同志聯系自身思想、工作、作風實際,堅持“對表”“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落實交通運輸發展黃金時期部署要求,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進行了黨性分析,剖析了存在的問題,明確了努力方向,如要主動研究解決行業發展難題,主動協調溝通、做好政策儲備;要積極回應基層提出的問題,依法依規盡力而為幫助解決;要堅定推進“放管服”改革,實化措施、務求實效;要使政策措施更接地氣,更加契合人民群眾的需求和期盼,使人民群眾有更顯著的獲得感;要積極研究“互聯網+”新業態發展趨勢,主動作為、銳意創新;要不斷強化交通運輸安全保障,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要與時俱進著力拓展交通運輸服務空間、提升服務質量等。
楊傳堂作了小結。他指出,這次專題黨性分析準備充分、主題鮮明、認識深刻、措施到位,是一次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達到了預期目的,必將對提升黨組領導能力、加強黨組同志黨性修養起到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也為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組織開展好黨性分析帶了好頭。
楊傳堂強調,要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著力解決“四不”問題,持續推進作風建設。一是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始終堅持把錘煉黨性作為終身必修課。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旗幟鮮明講政治,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覺悟,努力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二是要堅定理想信念,始終保持共產黨人昂揚向上的奮斗精神。努力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把理想信念的堅定性體現在做好本職工作的過程中,經受住各種贊譽和誘惑考驗,經受住各種風險和挑戰考驗,以對黨的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不斷強化爭先意識,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勤勉敬業、履職盡責、苦干實干。三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始終走好群眾路線踐行根本宗旨。牢固樹立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站穩群眾立場,增進群眾感情,把踐行群眾路線作為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使交通運輸工作更接地氣、更惠民生、更有實效。四是要堅持求真務實,始終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勁頭狠抓落實務求實效。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使抓落實的過程成為檢驗黨性強不強的過程,成為檢驗“四個意識”牢不牢的過程,成為檢驗黨員干部能力素質的過程。五是要切實增強使命感責任感,始終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善作為勇擔當。黨組同志和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到守土有責、無私無畏、身先士卒、率先垂范,面對矛盾敢于迎難而上,面對危險敢于挺身而出,面對失誤敢于承擔責任,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努力形成敢于擔當、善于擔當的濃厚氛圍,鼓勵黨員干部干事創業、大膽作為、砥礪前行。六是要堅定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始終以自我革命的精神營造良好政治生態。堅決落實好全面從嚴治黨各項部署,堅決落實自覺推動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據悉,近期,黨組同志將分別到所在支部或分管聯系單位參加黨性分析,以普通黨員身份落實雙重組織生活制度。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