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6個火車站、打造一個中環、形成一軸兩翼過江通道體系……等到2020年,杭州的交通體系,或許將完全不是你目前看到的模樣。
最近,《杭州市城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修編》(草案)正在杭州市規劃局網站上公示。
該規劃含上城、下城、拱墅、西湖、江干、濱江、蕭山、余杭、富陽、臨安十個城區,總面積為8003平方千米,涉及杭州的鐵路系統規劃、航空樞紐規劃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等各方面,規劃期限到2020年,為杭州建設亞太門戶樞紐和國家綜合交通樞紐提供空間規劃上的支撐。
杭州規劃新建3個鐵路過江通道
現在你坐火車進出杭州跨錢塘江,一般經過的是哪座橋?錢江一橋,還是二橋?未來,你可能會有坐著火車通過越江隧道從水下過江的機會哦。
根據規劃,杭州未來將形成望江門越江隧道、錢江二橋、錢江鐵路新橋、江東鐵路越江隧道、富陽鐵路新橋組成的“一軸兩翼”鐵路過江通道體系。其中,望江門越江隧道和江東鐵路越江隧道為規劃新建的鐵路過江隧道。
為什么要規劃建這么多鐵路專屬的過江通道?主要是為了杭州未來新增的火車客運站和新建的鐵路線路服務的。
今年10月,《杭州鐵路樞紐規劃》(2016-2030年)已經獲批。根據杭州新一輪的鐵路樞紐規劃,杭州樞紐將形成銜接上海、南京(北京)、合肥、黃山、武漢、南昌、溫州、臺州、寧波等9個方向的大型放射性樞紐,引入滬杭、寧杭、商合杭、杭黃、杭長、杭甬、杭臨績(杭武)、滬乍杭高鐵、杭溫、杭紹臺、滬杭城際,以及滬昆、宣杭、蕭甬鐵路等14條干線(11條高鐵和3條普速鐵路)。
與之對應的是,未來要構建“一環一軸六向”鐵路樞紐布局,即形成杭州站、杭州東站、杭州南站、杭州西站、機場站、江東站等六大客站及若干中途客站的樞紐布局。
每個站點都會有新的鐵路線與之相連,由于既有鐵路過江通道的飽和,這批新增鐵路線到對應的站點需要過江的話,就必須有過江通道的支撐。
以江東站為例,杭紹臺、滬乍杭都要跟它連接,江東鐵路越江隧道就是幫助新增鐵路線過江的。
江東站連接的鐵路線大都將通往浙江東部、南部城市,未來將是杭州連接其他沿海城市的重要樞紐。
一繞和二繞之間規劃建“中環”
按照現有的規劃,杭州城市空間要形成“一主三副六組團”的格局, “三副”是江南城、臨平城和下沙城;“六大組團”指的是余杭組團(未來科技城)、良渚組團、瓶窯組團、義蓬組團(大江東新城)、瓜瀝組團和臨浦組團。
為促進“一主三副六組團”與主城的融合發展,未來在杭州的“一繞”(繞城高速公路)、二繞(繞城高速公路西復線,預計2020年全線貫通)之間,還將出現一條“三繞”,也就是規劃新增的組團聯絡環線(中環)。
“杭州中環”將以現有的國省道為主,對于大杭州都市圈來說這將是一條連接杭州、嘉興、紹興三市的又一條快速交通環線,對于杭州自身來說則是拉近主城、副城的快速便捷通道,力爭將在十三五期間完成。
據了解,“杭州中環”共分A、B、C三段,全長188公里,沿線將串起臨平副城、瓶窯組團、良渚組團、余杭組團、臨浦組團、瓜瀝組團、大江東新城、副中心城區以及紹興、海寧等都市圈城市、杭州市區范圍內的30多個街道(鎮、鄉)。未來,無論是從臨平到大江東,還是從余杭到瓜瀝,“杭州中環”都將是一條捷徑。
杭州中環還將通過杭寧高速、杭新景高速、杭徽高速、杭金衢高速、滬杭高速、杭甬高速、申嘉湖杭高速、杭浦高速、杭長高速、杭紹甬高速(規劃)等高速路網,跟已經通車的杭州繞城高速和在建的杭州“二繞”組成一個以杭州市中心為核心的高速路網。
同時,杭州現有的快速路系統也規劃進行一系列調整,比如“四縱五橫三連”快速路系統進一步向外圍延伸,像彩虹大道、機場高速、艮山路向大江東方向延伸,留祥路、文一西路向老余杭方向延伸,秋石快速路、留石快速路、東湖快速路將向臨平方向延伸;比如高速公路部分調整后將“變身”為城市道路,像未來滬杭甬繞城以內區段將改為城市快速路,滬杭甬高速彭埠到德勝段正在改建為備塘路(新高速路段建成了高架橋)。
打通東西部的中軸快線也寫入規劃
今年九月就已經發布消息要建設的軌道快線“中軸快線”也被寫入規劃中。
杭州規劃從西部的火車西站地區到蕭山機場片區建設一條中軸快線。按照初步方案,中軸快線全線計劃設置13座車站,線路全長50公里。
你可以把它理解成為杭州城里流動的“換乘線”,因為它的其中12座為換乘車站,跟在建的8條地鐵線路進行換乘,并預留了與遠景多條線路的銜接。按照設計思路,在杭州,你只要上了這條中軸快線,總能從其中的某個站換乘,找到你的目的地。順利的話,該快線將在2022年亞運會前建成。
這條中軸快線最東端是蕭山機場,杭州另外還規劃引入杭紹臺鐵路等多條高鐵和城際鐵路線路,以及軌道1號線、軌道7號線。
以軌道7號線為例,從吳山廣場一路往東,經過上城、江干、濱江、蕭山一直到大江東,把城站、蕭山機場兩大交通綜合樞紐連在了一起,預計2021年建成。到那時,杭州人進出機場的方式將不再局限于打車、開車、坐大巴,通過鐵路線到杭趕航班的游客也會方便得多。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