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項目落戶南沙,將開展外貿綜合服務、物流倉儲及供應鏈金融等業務。資料圖片
南方日報訊(記者/黃少宏見習記者/劉丹穎通訊員/林正山黃文奇)20日上午,廣州南沙開發區投促局與廣東卓志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同步簽約的還有卓志供應鏈與世界航運巨頭馬士基集團丹馬士環球物流就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的共同運營協議,兩項合作協議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項目落戶南沙,將開展外貿綜合服務、物流倉儲及供應鏈金融等業務。
吸引世界優質商品聚集南沙
近期,南沙新區、自貿試驗區出臺了“1+1+10”產業政策體系,對符合條件的航運物流企業,給予總部企業獎、落戶獎、經營貢獻獎、物流補貼、倉儲補貼等多項扶持,以加快航運物流產業高端要素集聚,推進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和國際航運樞紐主要承載區建設。
南沙將支持卓志供應鏈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共同打造涵蓋多功能智能倉庫、外貿通關服務系統、多式聯運優選訂艙平臺的現代化國際分撥中心,吸引世界優質商品企業選擇南沙作為進出口通道和國際中轉基地。支持推廣運用全球質量溯源體系,通過國內外知名品牌廣泛運用將此推向國際化。并支持卓志供應鏈在南沙設立產業基金,以推進產業聚集并為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的國內外上下游企業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由此打造南沙的質量名片,吸引世界優質商品集聚南沙。
南沙區開發區投促局局長謝曉暉表示,“分撥中心項目的建設是南沙自貿區實踐對外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有益嘗試,也是全球貿易發展到新階段和中國對外開放到新層次的背景下對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有力探索,將為自由貿易區向自由貿易港發展積累重要經驗。”
據介紹,卓志是國內領先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今年的“雙十一”,根據海關統計數據,卓志服務的跨境單量占了全國跨境單量總量的10%。
推進廣州外貿新業態創新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將搭建國內領先的外貿綜合服務平臺,囊括數字通關服務平臺、多式聯運優選訂艙平臺、全球質量溯源服務體系、供應鏈金融資產管理服務平臺以及多功能智能倉庫等外貿服務單元,在打通商流、物流、信息流的基礎上,提供質量溯源認證、供應鏈金融等增值服務,幫助生產商、貿易商、分銷商提高市場競爭力。
1984年引進中國的馬士基集團丹馬士環球物流,在2005年與廣州港成立合資公司。2011年該公司班輪運輸業務部分從香港轉移到南沙后,成為南沙港外貿集裝箱量最大的物流企業。
集團亞太首席財務官彼得·喬根森表示,“近年來馬士基集團旗下丹馬士的物流業務得到了健康的發展。南沙區政府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的持續發展,支持國際分撥中心的發展。與中國其他自由貿易區相比,南沙跨境電商業務年度業務量處于領先地位。”
據悉,此次合作將圍繞廣州市政府打造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的戰略,借鑒國際成功經驗,結合本土實際發展,為推進廣州外貿新業態創新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對話企業
南方日報:本次馬士基集團丹馬士物流與卓志供應鏈強強聯合打造的項目具備什么優勢?
卓志董事長助理兼行政總監楊娟:本次雙方聯手打造的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是能為國內外商家提供外貿供應鏈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服務平臺,服務模塊涵蓋多功能智能倉庫、外貿通關服務系統、多式聯運優選訂艙平臺、全球質量溯源體系、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可提供關檢稅匯融一站式服務。
粵港澳大灣區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通過不同貿易形態貨物的同倉存儲,進出口貨物快速調撥以及靈活集拼、多式聯運優選,提升了貨物流通速度,降低了物流成本。
南方日報:丹馬士為何選擇卓志成立合資公司?
馬士基集團丹馬士環球物流亞太首席財務官彼得·喬根森:在“大灣區”愿景和“一帶一路”帶動下,與創新經驗豐富的本地企業卓志攜手合作,對于馬士基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我們可以共同驅動運輸和物流方案的創新發展,作為我們全球戰略的一部分,丹馬士正在積極地提高電商業務的能力,我們的目標是共同推動市場領先水平的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并將全球更多的客戶帶到南沙來。合資公司的目標是分階段建立亞洲分撥中心,首先是專注于電子商務業務。
南方日報:丹馬士在南沙的長期愿景是?
馬士基集團丹馬士環球物流亞太首席財務官彼得·喬根森:從長遠來看,丹馬士將充分利用馬士基航運和集團碼頭公司在南沙現有投資,尤其是國際分撥中心,會成為多功能型的增長引擎,開展集拼箱、過境、跨境電商、區域分撥、集裝箱堆場操作等多項業務。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