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總會擔心工程建設質量,特別是碎石樁施工時都會睡不著覺,應用監控平臺以后,心里踏實多了。”7月6日,四川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飛行區工程部總經理王躍感慨地說。
王躍提到的監控平臺,是由民航專業工程質量監督總站(簡稱民航質監總站)牽頭建成的民用機場數字化施工質量監控平臺(簡稱監控平臺)。
監控平臺應用效果如何,記者近日在實地探訪時了解到,監控平臺最初應用時,業主單位和施工單位的部分人員還存在搖擺或抵制的態度;如今,監控平臺獲得業主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的一致“點贊”。
工程建設管理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
近年來,我國民航業發展迅速。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0.16億人次,同比增長11.1%;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頒證運輸機場224個。
互聯網時代,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為民航業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目前,信息化手段在民航服務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在民航工程建設管理方面,信息化程度仍有很大差距。
2016年1月14日,在實地調研北京新機場施工現場時,交通運輸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民航局局長馮正霖首次提出機場建設要推廣“發展理念人本化、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日常管理精細化”的現代工程管理理念。在此后多次調研中,他亦反復強調現代工程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要求民航質監總站在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大發展階段,更要適應現代工程管理理念的要求,擔負起政府賦予的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管責任,確保工程建設市場安全發展、科學發展。
然而,當前民航工程建設存在風險加大、技術難度加大、工程規模加大、建設主體多樣等問題,這給民航基礎設施建設質量監督和安全監管帶來許多新的挑戰。
“采用信息化手段對現有的工程建設管理模式進行改造,推動參建各方工程質量和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是政府監管機構的使命。同時,也為質量監管機構眼睛向內,不斷挖潛,提高監管效率,彌補監管資源不足,闖出了一條新路。”民航質監總站飛行區工程處副處長廖志高介紹,2016年3月起,民航質監總站牽頭,機場工程民航科研基地提供技術支持,加緊建設監控平臺。
據了解,民航質監總站還與機場工程民航科研基地組建了專門的團隊,在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等工程中進行小范圍試驗和總結,使監控平臺不斷完善。
監控平臺建設受到業內關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指揮部了解到監控平臺的建設情況后,決定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飛行區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上全面應用監控平臺,爭取建成民航第一個全場應用數字化施工監控的典型示范工程。
“小物件”實時監控精準分析
7月6日,記者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看到,與其他工地相比,這里有明顯不同。
這里安裝了3套視頻監控系統,每套系統由3種不同類型的監控設備組成。大到施工全場、小到機械駕駛室里的情況,管理人員在監控室里,只需輕點鼠標,就能看到實時監控畫面,或是回看以往畫面。
這里正在工作的碎石樁、強夯機、振碾機、沖碾機、CFG(水泥粉煤灰碎石)樁等機械上都加裝了幾個“小物件”。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小物件”包括北斗定位天線、數據傳輸模塊、激光測距傳感器、測位移傳感器等監測設備,機械類型不同,加裝的設備也不同,可以有針對性地采集施工機具在作業過程中的工藝參數以及質量參數。
這些實時收集來的數據,在監控平臺上自動轉換成不同顏色的圖形,異常數據“一目了然”。“比如,這臺碎石樁上通過加裝北斗定位天線、激光測距傳感器和監控主機,采集了沉樁深度、打樁時長、反插次數等主要數據。”監控平臺現場負責人陳鳳晨博士指著屏幕向記者講解,“你看,不同顏色代表不同的沉樁深度,一個區域都是綠色的,突然出現一個紅色的,這個紅色的就很有可能是異常數據。”
碾壓機械的碾壓速度、碾壓厚度、碾壓遍數和壓實度,強夯機的夯擊次數、錘重、落距,碎石樁的地基處理點坐標、地基處理深度、進料量、拔樁反插次數……監控平臺通過分析各項數據,實時發現工程中的薄弱點,為業主及監理、施工等部門進行重點檢查提供依據。
據介紹,截至7月1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已有139臺碎石樁、112臺強夯機、95臺振碾機、42臺沖碾機和10臺CFG樁納入監控平臺。
施工質量有了量化指標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是全國目前地基處理最復雜的機場。”王躍介紹,20.2平方公里的場地面積中,有370多個山丘,幾百條沖溝縱橫交錯,挖填土方量達1.8億立方米,地基處理難度極大,稍有差池,就會給工程質量和安全帶來極大影響。
監控平臺應用以來,工程建設管理方式由人工變為數字化,業主、施工、監理等機場建設的各個單位更安心了。
“監控平臺就像一雙無形的眼睛,全天不休地監控施工過程;而平臺的分析功能就像是給工程做全身體檢,發現哪個地方有毛病,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治療。”王躍說。
山西機械化建設集團公司是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飛行區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的重要承建單位。該公司項目負責人鮑元新介紹,以前施工因為全靠人工控制,交驗時常會有檢查不合格的現象,現在交驗的合格率基本達到100%。此外,監控平臺的應用,還節省了現場管理、統計、試驗、數據錄入等方面的人工成本以及因重復檢查、返工等帶來的時間成本,“項目負責人跑現場也更有針對性了”。
“施工質量有了量化指標,更加科學了,幾乎不留監控死角,還能避免因監理人員水平高低帶來的質量影響,與施工單位、業主單位溝通也更有依據、更加有效。”總監理工程師代表楊愛軍細數應用監控平臺的益處。
如今,按照《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數字化施工質量監控管理辦法》,民航質監總站與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形成數字化施工質量監控管理經驗方面,已形成合力,擰成一股繩。
最令他們感到欣慰的是,監控平臺推廣應用“最困難的時候過去了”。“監控平臺應用初期,遇到監控設備出現問題,操作員們覺得不關自己的事兒,甚至還出現過破壞監控設備的現象。現在他們發現設備有問題,會及時通知我們。”一名施工單位的現場管理人員說起機械操作員的變化。
7月6日,記者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施工現場看到,強夯機操作手謝師傅進入駕駛室后,習慣性地打開駕駛室平板,點擊“滿夯”選項,不用專門的人員在旁記錄,自己按照操作室平板上提供的路徑引導,開始進行強夯作業。謝師傅坦言,因為習慣了傳統的施工方式,剛開始自己并不適應,覺得像被監視了,現在感受到了使用便利,自己已經漸漸地習慣了“以它為準”。
全面推廣數字化監控管理
7月7日,河南省機場集團有限公司二期建設指揮部總調度長兼飛行區工程部部長宋力特地來到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對監控平臺進行考察調研。“監控平臺設備功能完善、設計人性化。在當前的大環境和科技發展水平下,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升民航工程建設管理水平是大勢所趨。”宋力對全面推廣監控平臺充滿期待。
據了解,目前已進入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大發展階段。根據規劃,“十三五”期間,全國運輸機場數量將達到260個左右,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機場網絡。
采訪中,業主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代表均表示,要確保建設質量和安全目標實現,全面推廣數字化監控管理十分重要。
據了解,目前民航局機場司委托民航質監總站正在修訂的《民航專業工程質量和安全生產管理規定》中提出,對大型機場場道工程,應當對工程關鍵部位及人員密集區、平行試驗室進行視頻監控;對存在大型地基處理及土石方工程的項目,還應當對主要施工機械及平行實驗室設備的工作狀態實施統一監控管理。
“這意味著數字化監控管理將全面推廣。”廖志高介紹,下一步民航質監總站將根據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的全面應用情況,對監控平臺進行完善,以更好地滿足參建各方對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的需要以及監管部門的監管要求,適應民航工程建設新的形勢和挑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