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建設和新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撐,我們的初心就是借助現有的平臺優勢,最大程度幫扶農民,讓新金融為農村帶去全新生長力。"草根投資董事長金忠栲曾在農村金融產品草根當家"微農貸"產品發布時說過。
草根投資一直努力配合國家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積極探索互聯網金融扶貧新模式。像旗下產品"微農貸",在業務拓展中充分發揮互聯網金融平臺的優勢,撮合資金重點扶持當地貧困戶或產業基地農民,助其實現脫貧致富,同時也完成了金融反哺,幫助無數農民走出了資金短缺的困境。
業內巨頭暗戰:草根有自己的節奏,不會浮躁和攀比
有媒體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3月,螞蟻金服在支付、保險、信貸方面服務的三農用戶數分別達到1.63億、1.40億、4205萬。除了這些互聯網巨頭,市場上涉及農村金融業務的機構,也在逐年增加。
業內人眼里那個超過3萬億的市場大蛋糕,不僅讓無數農村群體初嘗金融服務的甜頭,也讓他們感受到了互聯網金融的方便、快捷服務。這個蛋糕很大,但想吃的人也很多,變數和洗牌也是一直存在的。但金忠栲有自己的節奏:"做農村金融,浮躁最不可取,蛇吞象也是不可能的,草根當家的農村金融服務要走得好,先要走得穩。"
數據顯示,草根當家,確實走得很好、很穩。截至目前,草根當家線下分公司已發展至20余家,線下運營中心解決了農民貸款最后一公里難題。"微農貸"產品已覆蓋75%的農村金融試點地區,目前已為浙江、江蘇、安徽三個省的三農客戶提供融資信息撮合服務,即將覆蓋江西、福建等省份。
"在業務推廣方面,我們堅持'廣而全';在產品打磨上,我們更奉行'美而全'。"金忠栲立志打造業內涵蓋面最廣的、最適合三農的產品。
"微農貸"正是草根人"精雕細琢"的產物,其幾乎涵蓋農村基本生活、生產(養殖業、農村供應鏈等)消費場景等各個領域。同時還對接了服務種植戶的全國知名農資服務商和供貨商農樂、陜西知名農資服務商和供貨商農家360等平臺,為農村業務的穩健拓展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服務三農:從草根中來,到草根中去,不接地氣不行
農村金融服務的實質也是在產能輸出等領域為農村和農戶服務。
"草根當家微農貸既可以運用大數據,進行線上運營,延伸輻射范圍;還能通過地推的方式,線下與農民直接交流,進行實地數據累積。"線上+線下,是金忠栲為草根當家設定的運作模式,而這種模式在農村金融市場上很有競爭力。
"微農貸"通過地推的方式來獲客,會以農民在農村信用社的記錄為基礎,在與之交流的過程中幫其做征信積累,完善其個人征信信息。
在大數據幾乎空白的農村地區,農村人口在互聯網運用、電腦終端使用等方面遠落后于城市,鑒于此現實情況,選擇結合線下運營模式有著天然優勢。
剛剛過去的"草根當家——千人萬村大走訪"活動,在農村地區有很好的反響。走訪客戶、走進街道、走進村委、服務進村,草根當家線下業務人員奔走在第一線,了解農戶第一手需求。
今年10月,泰州的蟹農楊先生,接了個上海的大單,對方要五車螃蟹,價值幾十萬,想著可以大賺一筆卻被收購、包裝和運輸的資金卡住了,身邊的親戚朋友也正當用錢時無法資助。在進退兩難之際,楊先生找到了當地草根當家運營中心,通過工作人員的幫助,順利解決了資金短缺問題。
"草根當家開到家門口,確實很方便。有很多需要貸款的農民,因為沒有商品房或其他抵押而很難在傳統金融機構貸到款,有的人還去借高利貸,要不是有你們,我都要去借高利貸了, '微農貸'是真正適合我們農村和農民的產品。"和楊先生一樣,很多農戶從草根當家切實得到了資金扶持。
走進農村,走入農民,踐行普惠金融,金融觸角的延伸也為農村貧困地區帶來全新面貌。
"很多人都在提科技金融、新金融,這些詞匯看起來很高大上,其實不然,所有金融都是為群眾服務的,金融業歸根結底也是服務業,不接地氣不行。"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村精準扶貧等外部利好條件也給農村金融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互聯網金融機構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贏得自身發展優勢,服務帶動現代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草根當家一直以服務三農為導向,撮合金融與農業實體經濟結合,依托大數據風控模型,將服務對象定位于三農群體,為廣大農村提供農業金融服務,把最炙熱的金融血液輸送到農村,為新農村建設添磚加瓦!"
(新媒體責編:zpl)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