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不止有點冷,寒潮大風、濃霧、海冰等惡劣天氣較往年增多,且次數頻繁、持續時間長,范圍又很廣。冬季是各種事故多發期和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的重要時期,如何保障船舶航行安全?來看看資深船長、海事人員、引航員等專業人士給出的建議。
引航員說
大風中駕駛空載船應更謹慎
上海港引航站 柳嘉
大型空載船舶由于受風面積較大,在寒潮大風中航行困難重重,一旦進入狹窄彎曲水域,更是進一步束縛了船舶操縱的手腳,稍有不慎就會發生事故。
船舶在風中前進,風壓力所產生的力矩會改變船舶運動狀態,導致船舶偏轉。尤其是郵輪、滾裝船這類高干舷船舶,當風力達到一定程度后,船舶所受風壓力大小將隨風速的變大而急劇變大。所以,一定要正確理解和利用船舶前進中的偏轉規律,才能更好的在風中駕駛船舶,也能為船舶贏得更多的停車減速時間。
船舶駕駛人員應對船舶進入狹窄航道的總體受風情況做到心中有數。以黃浦江為例,冬季風向為西北、西北偏北,由于黃浦江總體呈南北走向,所以偏西風基本都吹向浦東,對浦西側碼頭而言則為吹開風。根據上述氣象及地理規律,進入這些港口的船舶應提前做好應對預案。同時根據所處環境下船舶受風偏轉的一般規律,對可能發生的偏轉及時預判,并采取相應措施,避免在減速過程中對船舶失去控制。
轉向時,大型空載船舶要“順勢而為”,即根據航道曲率和航速,掌握好轉向節奏,根據不同風向采取不同操作,將船位置于上風側有利位置。大型空載船舶過彎轉向下風時,施舵宜遲不宜早、宜慢不宜快,要始終占據上風位置用一連串小舵角令船首始保持偏轉,以免轉向過快落于下風。而轉向上風時,施舵宜早不宜遲、宜快不宜慢,應采取搶占上風位置的操作方法,以免轉向過慢而落于下風。避讓中要車舵結合并以車讓為主,由上風往下風避讓,如需緊急拋錨制動,則應先拋上風錨。
船長說
多渠道收集預警推演明確職責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王濤 蔡梅江
在冬季,船舶時常面對大風浪航行。除在硬件上保持船舶抵御風浪的良好狀況外,最主要是船長要對船況、海況和貨載心中有數,并能根據周邊環境變化正確選擇航線、航向和航速,使船舶處于相對安全的范圍。
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風向依次從西北轉到偏北和東北,風力6級以上的發生頻率在20%至50%,尤其以成山頭附近、濟州島以南、臺灣海峽及臺灣以東、琉球群島以西海域為甚。另外,寒潮大風南下時,氣溫降幅可達10至21攝氏度,造成嚴重冰凍。渤海、黃海北部每年冬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海冰,1至2月份冰情最重。冬季,我國北方沿海會出現蒸汽霧,夜間常有輻射霧,可能從陸地移往附近海面。冬季的日本海域,通常吹西北風,維持時間較長、范圍廣。有時,還會掀起狂風大浪,半徑可達500至800海里,浪高甚至超過5米。
全球其他海域,北太平洋為世界冬季四大風浪區之一。在北大西洋北部,每年1月份,會形成一個勢力非常強盛的冰島低壓,其中心氣壓不到1000hPa,中心位置在55°N左右。在40°N至55°N中高緯地區,冬季存在著強大的西風帶,其平均風速高達13米/秒以上。在歐洲其他水域,包括北大西洋東部、北海、波羅的海、冰島以西的丹麥海峽、英吉利海峽和地中海等海域及沿海港口,由于地處北半球中、高緯區,災害性天氣多發,天氣主要特征為狂風惡浪、濃霧和嚴重冰情。
船長要及時通過多種途徑收集氣象預報及航行警報,密切觀察海面氣象變化,組織駕駛員分析氣象,對惡劣天氣可能造成的影響進行安全評估,并通過船員大會的形式,將遭遇大風浪時的生活和工作情景進行推演,明確職責和注意事項,提高全體船員在大風浪中航行安全意識。
大風浪中,小船、漁船等小目標很難被發現,船舶顛簸,船頭忽左忽右、忽上忽下,給判斷碰撞危險帶來難度,駕駛人員要保持全方位正規瞭望,按章盡早采取避讓措施。同時,要密切留意來自本船一切異常的響聲,及時發現甲板貨物、艙內貨物或物件位移的跡象,以便馬上組織人員查明原因或采取措施。
準確調試雷達 做好勞動保護
中遠散貨運輸有限公司 呂宏志
冬季風浪天氣和霧區航行,雷達設備調試尤為重要。霧航時如沒有周圍陸地島嶼的參考,雷達上又沒顯示來船回波,此時更應謹慎對待,盡力調好雷達,一定要把應該顯示的回波調試出來,否則危險臨近卻全然不知,十分可怕。沿海霧航,風力時有5至6級,要注意調節海浪抑制,細心觀察來船或航行目標的回波,避免和涌浪回波混淆抑制過大造成物標漏失。
駕駛員對局面有任何疑問、對操縱船舶沒有把握時,切記不要猶豫,及早呼叫船長到駕駛臺。強調“及早”,就是要給船長留有判斷時間,否則也很可能錯失化解危險局面的最佳操縱時機。
冬季的降溫、大風浪造成的顛簸搖晃、冰凍等因素,船舶工傷是“旺季”。船長要全面督促和增加對船員的職業安全教育,特別指導船員在天氣寒冷的情況下,甲板、貨艙的作業做好保暖、安全等保護措施。船舶進入大風浪海域或高寒海區前,要及時安裝甲板扶手繩索,并適時做好甲板的防滑工作,以保證甲板巡視和作業人員的安全。大風浪中若有平靜間隙,組織人力檢查機器設備、甲板沖擊的嚴重部位、貨物綁扎、艙室等受損情況時一定要做好人員的勞動保護,確保人身安全。
海事說
切忌大風浪中盲目絞錨
寧波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 馬春華
從事故發生的原因統計來看,錨泊時因走錨引發的事故占絕大多數。特別是大風浪天氣影響時,走錨更是時常發生,東海部分開敞水域錨泊統計數據表明,冬季大風天走錨約占走錨總數的50%。據不完全統計,冬季大風影響走錨的船舶多是受6至7級及以上風力影響開始走錨。
船舶走錨容易導致船舶碰撞、觸礁、擱淺等事故,從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防止走錨的關鍵在于,如何在大風浪天氣影響下劇烈的偏蕩中,在船舶走錨初期第一時間給出判斷。即使是認真值班的駕駛人員也容易將初期的走錨態勢當作是偏蕩中的一種狀態,而未能及時采取措施。
及早判斷走錨,要結合風、浪、流、水域地形、船舶類型、航次情況等因素,掌握錨泊旋回及偏蕩的規律,利用一種或多種判斷方法進行系統分析綜合判斷。錨泊時要根據錨地錨泊船的密度和氣象水文情況設置雷達、GPS、AIS等定位系統的警戒圈范圍,使錨泊船走錨時能及時發出報警;也可對正橫目標測方位,對首尾目標測距離判斷是否走錨;也可根據與錨地的其他錨泊船,特別是下風、下游的船舶的相對位置變化來判斷是否走錨。
一旦發現走錨,立即拋出另一舷首錨,防止由于走錨距離過大而發生擱淺、碰撞等事故;隨后及時備車、報告船長,發布安全信息通報,提醒周邊船舶及報告VTS中心、船舶代理等有關單位;主機備妥后視情起錨,擇地重新拋錨或采取滯航措施;如有必要及條件許可,可申請拖輪協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錨泊船一旦發現走錨,切不可盲目松長錨鏈,這不利于錨的二次抓底。切忌盲目在大風浪中絞錨,否則會引起急速走錨,難以控制,如必須絞錨時,必須先動車后絞錨,或者一邊動車一邊絞錨,嚴防被壓向下風處。
航運公司說
緊密跟蹤動態 聯合評估風險
大連中遠海運油品運輸有限公司 孟慶奎
岸基緊密跟蹤船舶動態和航區氣象,及早提示船舶做好防范,對重點人、重點船舶、重點航區和港口、重點操作的船舶進行跟蹤、指導等是航運公司船舶跟蹤管理的重要舉措。
以大連中遠海運油品運輸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在總結分析事故案例的基礎上,制定了船舶到港前提醒制度,編制到港前提醒項目表。針對船舶在到達不同的港口、不同的特殊水域前,由船舶主管監督員根據船舶所到港口或水域的特點,結合以往事故案例和當地特殊要求,實現針對性提醒。船舶在離開港口后會完善該港的港口信息,充實港口信息庫,以便為他船提供參考。
除了為船舶提供氣象信息、港口信息、航行指導等,公司還應在船舶進入惡劣海域、發生緊急險情時,安排海務監督員24小時值班,做好對船舶的跟蹤、預控和指導。對于高風險港口或操作,船岸一起進行聯合風險評估,把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程度,并對高風險水域的操作保持監控。
比如,南海水域從11月到第二年3月,東北季風盛行,持續時間長,風速大、區域廣,該水域成為全年大浪頻率最高的時期,而且該海域船舶通航密度大、淺灘及島礁眾多。今年年初,南海遭遇冷高壓南下和臺風經過南海的雙重影響,惡劣海況給船舶航行安全帶來了很大威脅,航運公司應該重點關注。尤其是進入惡劣海況、中國沿海漁區、大霧、狹水道等特殊海域的船舶應保持高頻率船岸互動,航運公司要密切跟蹤船舶動態和氣象發展態勢,協同船舶共同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減少風浪對船舶帶來的影響和船舶潛在的隱患。
另外,公司的岸基管理部門還會為大風浪中航行的船舶提供細致的技術指導。
大風浪中,船舶頂浪航行要適當降低船速,保持船艏向與風浪之間的夾角為30度左右,減輕縱搖和海浪的沖擊;要避免受橫浪造成危險;順浪航行要盡量避免使用過大舵角轉向;調頭轉向要找準時機,要選擇在特大浪過后較為平靜的時機進行調頭轉向,要避免船舶正橫時遭遇大浪;必要時采取滯航措施,不與風浪直接對抗;大風浪過后,當條件允許時,要盡早檢查船體結構;加強值班,認真定位……這些提示和操作要點,航運公司應及時提示到每一艘可能進入大風浪水域的船舶。
□相關鏈接
寒潮大風中船舶航行小貼士
●注意保持機艙和舵機間溫度;
●延長主副機暖缸和加負荷的時間,防止應力過大導致設備損壞;
●泵間、應急發電機間、救生艇、應急消防泵間等隔離艙室要注意防凍;
●燃油艙注意保溫,注意燃油管系的伴熱管狀態;特別要注意主副機的燃油管系,防止燃油凝結導致主副機無法啟動;
●洗滌塔和水封塔的防凍;
●貨油管線和洗艙管線內的貨油要同時放空;
●甲板液壓系統使用前要空轉一段時間,以提高系統溫度和液壓油的流動性;
●甲板海水管、淡水管、空氣管、蒸汽管等管線在進入冰區前要將存水放空;
●各液壓站冷卻水、錨鏈水要注意用后及時放殘。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