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生活久了會時常想念鄉村生活,那山、那人、那狗,想著心就暖了。鄉村的魅力,其實遠不止這些,這片沃土也孕育了很多有智慧、敢想、敢做、敢拼的農民創業積極分子。”
“農民創客”李老漢就在農村這片天地掘到了一本致富經。
01李老漢的“有機”生活是從十余畝土地開始的
李老漢是南通一家有機蔬菜園的老板。
早年的他,因家境貧寒,還沒讀完初中就輟學了。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那個年代,這似乎還不是特別丟臉的事情。
“沒文化可以,但人不能好吃懶做。”那時的李老漢比一般人還要來得勤奮。他每天披星戴月,天沒大亮就起床,把自家種的蔬菜從地里采摘上來,洗好,再挑到集市上去賣。
幾年后,李老漢攢足了錢,立馬在鎮上買下了一個攤鋪,蔬菜也由自產自銷改為去更大的農貿市場批發。
雖然不像往常那樣勞累,但也并沒有輕松多少。“我這賺得都是辛苦錢。”每年能存個6-7萬,李老漢一家在農村里過得還算舒適體面。
眼看著生活日漸舒適起來,李老漢卻有了新想法。他開始注意到:現在的人越來越重視食品健康,食物只要掛著“有機”兩個字,價格就蹭蹭蹭往上漲!
“總不能一輩子守著小小的蔬菜攤!”李老漢身上的那股闖勁仿佛是自帶基因。在知天命之年,他想走出舒適圈,挑戰一下自己。李老漢還有2個正在上大學的兒子,他也想借著創業,給兒子以后的生活創造更舒適的物質條件。
說干就干!
他帶著這些年辛苦攢下來的四十幾萬,承包了十幾畝土地,建起了蔬菜大棚。但沒想到,隨之而來的是鄰里的不理解和鄉民的議論。
“大家都說我幾十萬買了一個“燙手的山芋”。”
雖然他嘴上說自己不怕“燙”。但當自己真正站在大棚里,看著荒蕪的土地時,心里其實充滿了不安和恐懼。
李老漢又花了大價錢,請來了市里有名的“三農專家”。在專家的鼓勵和指導下,一年多的時間,他從一個有機農業的的門外漢,變成了能夠自己做蟲害防治的半個專家。
02付出看不到回報,逆境中的李老漢遇上了“草根當家”
我們常說有付出總會有回報,但是李老漢的身上,這個結果卻一再遲到。
就在去年,由于銷售渠道不足,他不僅沒有體會到豐收的喜悅,反而虧了十幾萬。
這一虧,讓李老漢對自己當初的選擇開始懷疑。
可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痛定思痛,李老漢開始著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他以其沉著冷靜的行事風格,迅速的總結經驗、轉變思路。
“我們的蔬菜品種不多,規模不是市場上最大的,在人力和設施投入上也有欠缺,加上銷售渠道閉塞,所以基本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優勢。”
擴大規模,加大人力投入,引進更多蔬菜品種,更新基礎設施,這些都需要很多的資金。這些都讓李老漢犯了難。
“有機蔬菜這條路,沒有錢那就是舉步維艱。”此時的李老漢已經找遍了所有親戚,但核算下來還有十幾萬的資金缺口。
一次巧合,李老漢和一個做水產養殖生意的朋友聊天,無意中打聽到,對方曾到鎮上的“草根當家”運營中心貸款,用借的錢成功周轉。
抱著“試一試”和“多條渠道多條路”的心態,李老漢來到了“草根當家”南通當地的運營中心,向業務人員進行了咨詢。
把蔬菜大棚作為抵押物,再尋找優質擔保人,經過幾輪風控篩查和實地了解,李老漢成功籌集到了所需要的資金。
解決了資金問題,下一步就開始行動了。李老漢拿著這些錢,重新擴大了30多畝土地,大棚里又多引進了7、8個蔬菜品種,一年四季都能產出新鮮有機瓜果蔬菜。
既然銷售渠道閉塞,那就走出去!他又將銷售的方式從“進入菜市場跟普通蔬菜競爭”逐漸轉變成“對接生鮮電商、會員制單位,實地配送”等。就這樣,李老漢的有機蔬菜品牌開始在市場站穩腳跟,并被搬上了城市老百姓的餐桌。李老漢的生意,也逐漸扭轉了虧損的局面。
到目前,李老漢的有機蔬菜園月流水已達十幾萬。
“生意人要懂得靈活變通,遇到困難要及時尋求解決辦法,坐在那里干想、干等是做不成事情的。非常感謝草根當家,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及時幫了我一把!”
下一步,李老漢說,他想找當地村委會,看能不能承包更多的大棚種植特色蔬菜,并采用自營和分租結合的方式,帶動當地村民一起致富。
03互聯網金融下沉至田間地頭草根當家自有一本“生意經”
“金融業也是服務業的一種,我們做農村金融服務的,就要和農民多打交道!”王女士是草根當家一位線下人員,李老漢就是她的客戶。談話彼時,她剛剛“下鄉宣傳”回來。
“我們這個下鄉,除了必要的廣告宣傳外,最重要的是去到農民家門口,和他們溝通,了解他們的困難和需求,這樣我們才好開展工作。”
這樣的“下鄉活動”,王女士每個月都要參加幾次,浙江、江蘇、安徽、福建、江西、貴州……
草根當家在全國范圍的門店,像她這樣的業務骨干就有好幾百。“貼心、敬業、專業”是李老漢對她最中肯的評價。
優質的服務,敬業的員工,但其實,能讓草根當家在全國站穩腳跟的“殺手锏”還遠不止這些。
在業務模式方面,草根當家采取的是直營、盟商、機構渠道合作三種模式,同時線上和線下雙管結合,在增加在影響力和覆蓋面的同時能最大程度夯實業務基礎;在風險控制方面,嚴格把控準入標準、全面審核進件資料并大力落實實地走訪工作,確保每一個環節謹慎、真實、合理、客觀。在場景建設方面,草根當家幾乎涵蓋農村基本生活、生產(養殖業、農村供應鏈等)消費場景等各個領域,力爭為“三農”經濟發展提供多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的金融服務。
據2016年三農領域金融藍皮書統計,三農領域的金融缺口足足有3萬億元。十九大報告已經明確的提到了美麗鄉村計劃、精準扶貧、農村承包經營權延長等政策條例,整個農村發展已經具備了基礎,三農將要成為眾多金融機構追逐的風口。
雖然近年農村金融體系建設力度不斷加大,但農村金融產品供給、服務體系創新、市場競爭和風險控制等挑戰依然存在。
農村金融這片藍海需要的不是“流水客”而是真正的“拓荒者”。
草根當家如此大力開展農村金融業務的初衷是什么?
這個問題,草根投資董事長金忠栲在該業務成立初期就給出了答案。
“現代農業建設和新農村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撐,我們要借助現有的平臺優勢,最大程度幫扶農民,把金融落實到田間地頭,為農村帶去全新生長力。”
(新媒體責編:zpl)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