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強降雨來襲,長沙市寧鄉縣降雨量超過200毫米,7個鄉鎮基礎設施損毀嚴重,部分鄉鎮交通中斷,是湖南省此輪受災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7月2日,武警交通六支隊抽調駐湖南、湖北200余名官兵,攜帶挖掘機、裝載機、“龍吸水”、沖鋒舟、皮劃艇等46臺(套)大型機械裝備,兵分多路緊急馳援寧鄉縣和長沙市區災情一線。截至2日16時,武警交通官兵累計加固湘江河堤2公里,前往寧鄉縣的搶險力量正加速趕往救災一線。 圖為武警交通官兵正在長沙市區搶險。
6月22日以來,湖南持續性大范圍的強降雨給交通運輸防汛抗災工作帶來嚴峻考驗。截至7月2日16時,湖南省高速公路累計發生水毀445處,直接經濟損失約1億元;普通國省干線公路累計發生預估5小時內無法恢復通行的重大交通阻斷64處,直接經濟損失約11億元。各級交通運輸部門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上下同心,堅守崗位,連續冒雨搶險,全力以赴確保汛期交通安全暢通。
災情就是命令。交通運輸部路網監測與應急處置中心及時落實各項工作部署,提前分析研判,有效指導各省份應急處置工作;主動聯系中國氣象局開展公路氣象會商,分析研判降雨會對公路交通造成的影響,發布氣象預警信息,為各地路網運行平穩提供保障;及時通過中國高速公路交通廣播等多種方式,發布路況信息和繞行路線,服務公眾出行。湖南省交通運輸廳進行了緊急部署,派出3個工作組趕赴岳陽、益陽、常德、張家界、湘西、懷化6個防汛重點市州進行實地督導。
湖南高速公路系統迅速行動,確保每段路、每座橋、每座隧道均有防汛責任人,發現汛情后可迅速有效處置;對高速公路邊坡、橋梁、隧道等關鍵部位,加強巡查,建立隱患清單,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對已發生水毀的路段設立警示標志,對停留在橋梁上游附近大型船舶進行走訪,并勸導其停泊到橋梁下游,盡量杜絕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把損失降到最低。
受強降雨影響,湖南全省普通干線公路部分路段通行受阻或完全中斷。截至7月2日8時,21條國省道相關路段路基、護坡、擋土墻等設施受損,部分橋梁、涵洞遭到破壞。全省各級公路部門迅速調配人力、物力、財力,不分晝夜搶通水毀公路。截至目前,64處重大交通阻斷中尚有23處實行交通管制。對損毀嚴重、一時無法搶通的路段,公路部門正全力組織搶通,力爭在最短時間內恢復交通,并及時通過網站、微信、報紙、電臺等渠道向社會發布信息,引導群眾合理規劃出行路線。
入汛以來,湘、資、沅、澧四水及洞庭湖水系各河流水位快速上漲,部分航段超過警戒水位。湖南省各級地方海事機構對轄區內客渡運船舶進行全面檢查,排除各類安全隱患,督促相關單位做好船舶過閘的通航調度及應急搶險工作;各級航道管理部門加強巡查,及時清除航道障礙物,調整恢復航標數十座次,確保航行安全;各級水上交通安全指揮監控中心利用信息化手段,重點加強公路橋、鐵路橋的船舶通航安全監管。6月30日,長沙市地方海事局對湘江長沙段、瀏陽河、撈刀河實施全面禁航,確保水上交通安全,禁航解除時間視水情汛情另行通告。截至7月2日8時,水上共發生11起險情,目前10處已得到及時處置,1處仍在處置中。
長沙城區軌道交通也面臨極大考驗,長沙地鐵運營管理部門組織實施應急救援保障。目前,除地鐵2號線橘子洲站為配合橘洲景區關停、湘江中路站因湘江水位過高而執行跳站(列車不停站通過)外,地鐵1號、2號線其他站點均正常運營。
□特寫
“只要道路安全暢通,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特約記者 楊紅偉 通訊員 李繼宗
6月22日以來,面對新一輪強降雨考驗,湖南交通運輸系統全體干部職工勇于擔當,敢于付出,奮戰在防汛搶險第一線。赤腳上陣、徒手應急,成為他們的“家常便飯”,“只要道路安全暢通,這一切都是值得的”成為他們的共同心聲。
為保證邵陽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邵陽管理處干部職工不分晝夜,冒雨奮戰在一線。赤腳上陣是雪峰山養護橋隧管理所職工譚贊這段時間的“常態”,他說:“有時雨太大了,雖然穿了鞋子,但很快會灌滿水,干脆脫掉算了,好專心干事。”
6月29日,懷化市洪江市境內出現暴雨,34縣道雙沅線多處出現路基缺口、塌方、路面積水等險情。洪江市公路管理局養護人員向開軍脫掉上衣,不假思索地跳入齊腰深的水中搶險。盡管雨水打在臉上,眼睛都睜不開,但他無暇顧及,在所帶工具不能疏通涵洞的情況下,徒手疏通堵塞的涵洞。跟記者談及當時的情形,他說:“當時情況危急,我只是給公路事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也沒有想太多。”
6月30日14時許,長沙地區普降暴雨,防汛警報再次拉響。京港澳高速公路星沙收費站地處低洼,盡管連日來長沙高速公路養護部門多次對周邊排水管道進行疏通,無奈此次雨量太大,排水速度遠遠跟不上水流聚集的速度,收費站匝道很快就被水淹沒。長沙管理處迅速組織應急處置工作。由于雨勢太大,現場搶險人員渾身都被雨水淋濕,不少人脫下鞋襪、卷起褲管,蹚著水查看現場情況,研究對策,協助維持現場秩序。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