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現場施工情況。楊志勇攝8月30日上午10時18分,隨著最后一罐混凝土澆筑完畢,北京新機場綜合交通中心(停車樓及綜合服務樓)工程主體結構實現全面封頂。
綜合交通中心工程是北京新機場航站區(qū)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地下軌道交通北段、停車樓、綜合服務樓三大部分組成,位于主航站樓北側,總建筑面積50.3萬平方米。
綜合交通中心是北京新機場這個樞紐中的核心,是大型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得以實現的關鍵工程,也是臨空經濟的起點。它通過對高鐵、地鐵、城鐵等軌道以及高速公路的功能融合和高效集散,實現航空性換乘服務、航站樓內外服務的互聯(lián)互通,切實增強了新機場對經濟社會發(fā)展的輻射范圍。
突出亮點集中體現在功能設計:
一是整體構型優(yōu)美。在航站樓建筑方案優(yōu)化過程中,綜合服務樓作為北指廊,與主航站樓五個指廊共同形成了一個形態(tài)穩(wěn)定勻稱的整體構型,既能為新機場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實現提供保障,又能體現造型優(yōu)美。
二是“二元式”功能布局高效便捷。停車樓布局呼應主航站樓分區(qū)運行的功能流程,東西兩個獨立停車單元指向清晰,分別服務東西側航站樓旅客,特別是“小分區(qū)”的概念使得旅客能在茫茫車海中精準定位車輛,使用便捷高效。停車樓共4層,地下1層東西貫通,地上3層分為東西兩樓,共設有5345個停車位(包括600個充電樁車位),同時,還設置了旅客服務、商業(yè)配套等設施,并與軌道站廳、綜合服務樓直接相連,通達性、人性化均達到世界一流。
三是綜合服務種類豐富。綜合服務樓酒店部分可為旅客和公眾提供560多間客房服務,商業(yè)辦公部分主要為航空公司等保障單位提供服務。在世界同等規(guī)模機場中,酒店與辦公區(qū)域距離航站樓最近,到達航站樓中心位置最遠600米左右,可以最便捷地服務旅客,同時為機場運行管理提供高效保障。
該項目具體施工由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承擔。綜合交通中心對工程技術要求極高。根據設計,不停站高速列車將以時速250公里在航站樓正下方穿過,工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整塊混凝土隔震樓板來抵消列車穿過產生的震動,確保安全。同時,在綜合服務樓部分,采用防屈曲支撐鋼結構體系,以屈曲約束支撐作為“結構保險絲構件”,有效避免結構在大震中發(fā)生嚴重損傷。經嚴密檢查,工作人員只需對受影響的“保險絲構件”進行局部更換,就能很好地解決維護問題,大大降低經濟損失,總體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在踐行綠色理念方面,綜合服務樓采用雙層呼吸式幕墻實現綠色節(jié)能。幕墻的雙層結構不僅可最大限度地減少“光污染”,提高幕墻保溫、隔熱、隔聲等性能,還可利用“雙層綠色外套”的換氣層達到冬暖夏涼的效果。經測算,雙層呼吸式幕墻可降低建筑綜合用能源消耗的30%-50%。此外,在施工過程中,引進了多功能霧炮車,實現了集降塵、消防和強力清掃多功能于一體;使用高壓強吸式清掃車,對現場道路泥渣進行清潔、降塵的同時,大量節(jié)省了人力。同時,中建八局自行設計研發(fā)了生物降解式可循環(huán)衛(wèi)生間,達到現場零污水排放;在生活區(qū)使用模塊化一體式污水處理裝置和新工藝,實現了污水可循環(huán)利用。
自2016年5月9日開工建設以來,綜合交通中心工程各項工作按計劃穩(wěn)步推進,歷經478天緊張施工,實現了主體結構封頂,截至目前,共使用混凝土54萬立方米,鋼筋12.6萬噸。下一步,綜合交通中心工程將進行鋼結構、金屬屋面和玻璃幕墻施工。根據總體計劃,新機場航站樓整體將于2017年底實現封頂封圍;2018年底實現新機場主體工程完工,2019年建成通航。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tǒng)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