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上午,上海振華重工江蘇啟東船廠,全國30多家媒體齊聚船塢口,見證了我國自主研制和建造的亞洲最大、最先進的“天鯤號”絞吸挖泥船的下水過程。
“天鯤號”由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簡稱天航局)投資,并聯合有關設計單位、院校、船廠建造。
這艘6600千瓦絞刀功率重型自航絞吸挖泥船的順利下水,成為了天航局的驕傲,也成為我國疏浚行業和疏浚船舶工業制造的榮耀。
世界先進的“造島神器”
“辛苦啦!辛苦啦!”簡短的下水儀式期間,船舶聯合設計、建造、用船各方代表的手緊緊握在一起。當看到經過5年聯合自主設計、2年建造的旗艦緩緩駛出船塢時,別樣滋味涌上心頭:7年啦,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科研項目的“天鯤號”,今天終于降生!
“‘天鯤號’實現了我國重型自航絞吸船關鍵技術的突破和核心技術的掌握,填補了我國自主設計建造重型自航絞吸船的空白,使我國挖泥船設計和建造技術躋身世界前列!”船舶設計大師、中船工業第708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費龍感慨地說。
這艘被寄予厚望的新旗艦,到底有何“神功”?看看現役旗艦“天鯨號”就可見一斑。
憑借強大的挖掘和吹填能力,“天鯨號”早已聲名遠揚,被網民稱為“造島神器”——每小時挖掘的海底混合物可填滿一個標準足球場大、半米深的坑,可謂削巖如泥;能以每小時4500立方米的速度將沙水混合物排放到6000米外,每天吹填十多萬立方米。
而“天鯤號”的各項性能已全面超越這艘現役旗艦,且更加高效智能、綠色環保:絞刀電機額定功率6600千瓦,最大可達9900千瓦,居亞洲第一、世界前列;配備了四型絞刀頭,可挖掘抗壓強度50兆帕的巖石,尤其適用于沿海及深遠海疏浚吹填及島礁建設;35米的最大挖掘深度居亞洲第一;標準疏浚能力6000立方米/小時,最大排距15000米,輸送系統能力世界第一。
更難得的是,全船采用全電力驅動形式,不但實現了功率有效利用、設備安全運轉,更有助于環保及節能;擁有國際領先的智能集成“大腦”,可實時顯示疏浚三維土質、推算潮位、管理能效、智能自動挖泥,大塊頭擁有大智慧。
“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將為我國疏浚業發展再添羽翼!”天航局董事長鐘文煒說。
開拓創新 自主研發
除了體量大、技術水平實現跨越,與國內以往挖泥船最大不同,“天鯤號”從設計到建造是完全自主創新。
“這是綜合國力的直接體現,是‘國輪國造’的重要成果,也是長期走自主創新之路的新成果!”長年率領聯合團隊研發挖泥裝備的全國水運工程建造大師、天航局總工程師顧明,此時感慨頗多。
用船單位自己怎么會帶頭搞研發?
顧明坦誠地表示,疏浚因水而生,因裝備進步而發展。然而,疏浚行業太窄,挖泥船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型裝備,往往需要多學科合作,因而國內相應的基礎研究比較薄弱。這注定了國家不會像大飛機那樣投入巨大資金進行研發。
那么,可以從國外進口嘛。
“花天價誠然買得來設備,卻買不來技術!”顧明介紹,建國初期,中國主力疏浚船主要以改造、引進國外設備為主,為此付出了高昂費用。僅1964年引進的“航津浚102”輪就花費黃金約4噸。
糟糕的是,國外廠商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所有參數嚴格保密。花重金買來的挖泥船施工中若出現問題,外國廠商售后服務慢、要價高,從而嚴重耽誤工期。走疏浚裝備國產化之路,是唯一提高作業效率和使用壽命之路。
“作為中國第一家專業疏浚機構,我們扛起了疏浚裝備國產化大旗,引領著中國疏浚裝備自主創新發展。”顧明介紹,多年來,天航局通過走引進、吸收及產學研結合的自主創新之路,逐步擺脫以往挖泥船依賴進口的局面,搭建起了中國疏浚業研究、設計、制造和應用產業鏈,逐步形成了關鍵裝備的研發體系、隊伍及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機制。
隨著整體工業體系的完善、綜合國力的提升,中國疏浚船舶先后經歷了整船進口、國外設計國內建造、國內自主設計建造的“三步走”,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特別是自2000年至今的十幾年間,通過“國輪國造”、自主創新,國產挖泥船陸續建成,帶動了我國挖泥船絞刀、耙頭、泥泵等關鍵機具、裝備及零部件的國產化。
這其中,天航局扮演著重要角色。多年來,秉承共榮共促、合作創新原則,天航局聯合有關設計單位、院校、船廠自主設計建造了各類挖泥船30余艘,逐步突破并掌握了關鍵技術,實現了我國疏浚裝備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轉變,也帶動疏浚設備產業鏈發展。
“很多技術精度都達到毫米級!”中國船級社江蘇分社總經理張凱認為,“天鯤號”標志著國產疏浚船舶設備的科技創新體系、系統工程管理體系、內部分工協作體系等經受住了實踐檢驗。
國之重器 提升國際競爭力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這艘新旗艦取名‘天鯤號’,寄托了中國當代疏浚人深厚的希望與期待。”中交疏浚集團總裁康學增表示,高端核心裝備是國家參與并贏得國際競爭的“重器”。
“總跟在別人后面甘做‘小學生’,就是放棄了自主的權利,也就放棄了競爭的先機!”鐘文煒表示,疏浚企業之爭,很大程度上是核心裝備之爭。隨著世界和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疏浚行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嚴峻,土質堅硬、輸送距離長、工況惡劣等施工條件,使得傳統絞吸船已不能完全適用,需要重型自航絞吸船擔此重任。而從國際市場來看,無論是蘇伊士運河開挖、巴拿馬運河的拓寬,還是遠海島礁建設,超大型疏浚及填海造陸工程都離不開重型絞吸船。目前,國內疏浚市場下滑,需要中國疏浚企業更大廣度、深度地海外求發展,在國際市場打響中國疏浚的響亮品牌。
近年來,國產疏浚裝備憑借“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積極出海,遠赴馬來西亞、俄羅斯、烏克蘭等地,在海外擎起了中國疏浚的旗幟。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天鯤號”的下水,也必將提升我國疏浚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記者了解到,中國交建旗下年輕的專業化子集團、天航局的母公司——中交疏浚集團成立以來,借助中交全產業鏈優勢,扛起了振興中國疏浚業的大旗,不斷提升疏浚裝備自主創新能力,占據全球疏浚及相關產業價值鏈中高端,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高綜合效益、綠色環保的一流疏浚船隊,推動著我國由疏浚大國向疏浚強國邁進。
“‘天鯤號’下水,堅定了我國重型疏浚設備國產化的信心,也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真正實現疏浚大國向疏浚強國邁進的信心!”康學增表示。
下一步,“天鯤號”將接受調試、試航、試挖,預計明年6月投入施工生產。可以預見,它將在助力海洋強國建設、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征程中立下汗馬功勞。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