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立足黃金時期 貢獻智慧力量——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2016年度工作綜述
3月7日,“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再傳喜訊:大橋海底隧道最后一節沉管成功安裝,至此港珠澳大橋33節沉管全部沉放完畢。港珠澳大橋沉管安裝過程中,有一群人時刻關注,他們就是交通運輸部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建設期間,他們深入一線,提供沉管安裝風險評估及關鍵技術咨詢。
開展“十三五”鐵路規劃指標研究,為長江干線航道規劃標準研究制定提供咨詢,研究《大型民用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綜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開展跨境電商寄遞領域現代信息技術應用與流程創新研究……“十三五”開局之年,部專家委員會圍繞交通運輸改革發展戰略、規劃、技術政策和重大工程建設關鍵技術,積極建言獻策,充分發揮部黨組思想庫、智囊團作用。
全面開展重大技術政策調研
“開展重大技術政策調研是部專家委員會的重要工作。”3月27日,部總工程師、部專家委員會主任周偉在部專家委員會全體會議上說。
去年,部專家委員會圍繞交通運輸體制機制改革、行業發展及重大科技創新等重點工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
川藏鐵路是《“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中普通干線網的重點工程。由于川藏鐵路沿線自然環境惡劣、地形地質條件復雜,對于區域分布的高寒山區特有工程地質問題,目前并無成熟的鐵路建設經驗可借鑒。對此,部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對沿線的工程地質進行研究,結合運輸需求調查與預測,開展了規劃方案研究。
近年來,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全面推進。在貴州、四川、甘肅、寧夏等地,采用PPP模式實施的高速公路項目已陸續落地。在對部分高速公路項目出現的問題進行調研和梳理后,部專家委員會建議,由交通運輸部協調國家統一制定或予以明晰的PPP政策,明確和優化審批、監管流程,構建良性市場競爭環境,拓寬融資渠道,加大PPP專業人才培養力度等。
部專家委員會還廣泛借鑒國外先進經驗,提煉國內優秀經驗,為重大科技創新提出建議。專家們通過分析國外典型自動化集裝箱和自動化工藝模式,為國內自動化碼頭在模式選擇、裝卸工藝模式、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核心系統構建等方面提出建議。在對國內外現代信息技術在跨境電商寄遞領域的應用進行研究后,專家們提出搭建全國跨境快件數據交換平臺、加大智能自動化收寄系統和智能分析技術推廣力度、擴大RFID(射頻識別)等物聯網技術的試點范圍等建議。
為重大技術難點攻關提供指導
去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成功初通南京,長江干線航道整治有序實施,長江黃金水道功能日益凸顯。
為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部專家委員會專家深入一線,積極參與長江干線航道規劃標準研究制定工作咨詢,長江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技術論證專家咨詢,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設工程科研、設計與施工技術專家咨詢,長江荊江河段航道治理工程設計與施工技術專家咨詢,長江口深水航道減淤及維護技術研究專家咨詢等工作。
長江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被認為是三峽河段“擴能根本途徑”之一。部專家委員會積極參與長江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前期技術論證工作,對新通道船閘選線及總體布置、設計船型、船閘設計規模、現有船閘提高通過能力等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專家咨詢,為爭取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加快立項建言獻策。
專家們還就“橫跨渤海東西兩岸陸路通道的設想”“盡快做出城市群綜合交通規劃制度安排”“加快內河數字航道發展”“深度加強斜拉橋檢測評估技術合理延長使用壽命”等提出政策建議。
關注科技項目研發培育及成果轉化
“十三五”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創新體系建設的關鍵時期。部專家委員會面向重大科技需求,圍繞國家三大戰略實施,重點關注重大交通運輸科技項目研發、培育及成果轉化。
鐵路方面,部專家委員會發布了《鐵路列車荷載圖式》等116項鐵路產品標準,以及《重載鐵路設計規范》等工程建設標準,多次指導高速列車技術創新中心(青島)建設,助力高速列車及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公路方面,就“昭通市地方高速公路建設主要技術政策及標準問題”開展技術咨詢服務,目前該項成果已落地實施,為類似地區高速公路的設計建設提供了借鑒。民航方面,研究出臺《大型民用運輸機場運行安全保障能力綜合評價管理辦法(試行)》,劃分紅、黃、綠三個區間進行量化管理,平衡了效益和安全的關系。
目前,部專家委員會已明確2017年工作要點,今年將立足黃金時期、肩負時代使命,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國家三大戰略、推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