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三峽船閘提前19年達設計通過能力
圖為船舶正經三峽升船機通過三峽大壩 新華網 張道營 攝
三峽船閘自2003年通航至今,累計通過量超過10億噸、旅客1174萬人,年通過量從初期的3430萬噸到2011年突破1億噸,提前19年達到設計通過能力,2016年達到1.3億噸,超過設計通過能力約30%。
這是記者近日跟隨“黃金水道 綠色航運”主題采訪團,在三峽大壩采訪時了解到的。
三峽船閘建筑物主要包括雙線五級船閘主體段、上下游引航道和上下游導航靠船設施。三峽船閘分為南、北兩線,船閘主體段結構總長1621米,每線船閘由六個閘首、五個閘室組成。
三峽船閘管理處處長徐祖亮介紹,為了最大程度提升三峽的通航能力他們已經使出了“洪荒之力”。記者在五級船閘現場看到,船舶正有序排隊通過船閘。
除了五級船閘,升船機也是船舶通過三峽大壩的重要方式。三峽升船機管理處處長鄭衛力形象地比喻為,“大船走‘樓梯’,小船坐‘電梯’”。
2016年9月18日三峽升船機順利投入試通航,按照“安全第一、以試為主、建管協調、各負其責”的原則,開展試通航及通航保障工作。
數據顯示,三峽升船機試通航至4月9日18時,共運行1043廂次,通過船舶1050艘次,通過旅客12861人次,通過量31.17萬噸,平均歷時約65分鐘。
記者在三峽升船機上采訪時發現,升船機是個龐然大物,提升重量為1.55萬噸,相當于20萬人的重量,船廂有效尺寸為120m×18m×3.5m(長×寬×水深),最大提升高度可達113米。如此巨型的設備運行起來卻十分平穩,船舶從頂部到達航道僅需要10分鐘左右時間。
在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副局長陳冬元看來,三峽是長江黃金水道的白金航段,而船閘及升船機是三峽樞紐對社會開放的通道,也就成了安保的重中之重。
對此,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組織采取過壩船舶遠程監視、動態管控、安全預警等措施,對過閘危險品船舶100%安全檢查,對其他船舶不低于5%的抽查。2016年檢查過閘必檢船舶8310艘次,其中危險品5692艘次、過升船機船舶236艘次;檢查其它過閘船舶2382艘次;處理謊報、瞞報過閘的不誠信行為船舶13艘,并對安全檢查不合格船舶進行過閘前安全整改。
生態環境保護也是三峽通航不容忽視的問題。長江三峽通航管理局不斷開展船舶防污染檢查、船舶油污水接收處理檢查、船舶垃圾接收處理檢查,對危險品船舶航行動態進行全程監控,在關鍵水域建設船舶防污染溢油應急設備庫,定期開展船舶防污染應急演練,實行水上巡航救助一體化。
并且,還組織清理、拆除三峽壩上支汊河網箱養魚;開展打擊非法采砂專項行動,清理、停業砂石料作業碼頭;清理引航道捕魚等。
三峽大壩建成后,峽谷河段原有的水流急、泡漩多的惡劣流態明顯改善,消除了川江歷來不能夜航和只能單向通航的河段。
蓄水之后,交通運輸部更是進一步加快了長江干線船舶標準化進程,船型大型化、專業化趨勢明顯,過閘單船噸位、主尺度明顯增加。
相關數據顯示,過閘貨船平均噸位已由三峽船閘運行初期2003年的1040噸提高到2016年的4236噸。從過閘船舶噸位構成上來看,2008年以來,3000噸以上過閘船舶增長迅速,尤其是5000噸以上船舶最快,目前5000噸以上船舶所占比例已經接近四成。
隨著航道條件改善及船舶標準化進程推進,三峽通航的壓力也變大不小。
徐祖亮介紹,三峽過閘運量已經提前19年達到2030年的設計通過能力,船閘已處于飽和運行狀態。2016年在無船閘停航檢修、無持續性大洪水影響的滿負荷運行情況下也只能達到1.3億噸,挖潛空間有限,船舶待閘已成為常態且日益加劇。
然而,通過船型標準化、檢修快速化及綜合運輸分流等挖潛措施,已經很難滿足快速增加的通航能力需求。記者了解到,為徹底解決三峽通航能力,修建新船閘已進入初步論證階段。
(新媒體責編:zs1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