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的直播亂象,恐怕不能以當事人覺得“好玩”、平臺方疏于管理之類的言論來掩蓋。
近日,有媒體報道,盡管“網絡直播月入百萬元”已被證實是個例,但仍有不少人希望通過網絡直播一夜成名,其中不乏未成年人。記者調查發現,總體來看,一些知名直播平臺有相對嚴格的認證審核程序,未滿18周歲的申請者無法進行直播。不過,仍有不少直播平臺的認證門檻較低,沒有對年齡進行特別限制,直播間里也不乏低俗內容。
“沒對年齡進行特別限制”,這只是眾多網絡直播亂象中的一個問題。此前,諸如直播內容低俗、涉黃等新聞時常見諸報端,更有甚者,在從事醫療活動時進行直播,引發社會熱議。這些直播亂象,恐怕不能以“好玩”、平臺方疏于管理之類的言論來掩蓋。
最近,國內諸多媒體對自稱國內極限高空挑戰第一人的網絡直播博主“極限-詠寧”墜亡一事進行了報道和評論。拋開“極限運動”這一關鍵詞,人們依舊可以發現在這一事件背后,有著網絡直播的身影。
可以說,正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的網絡直播,是一方藍海。在這個領域,平臺方運作好,便可獲得巨大收益;而主播們想方設法吸引關注,也多有收入方面的考量。吳永寧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放棄”了安全保護;而一些不諳世事的未成年人,也想通過網絡直播收獲自己的第一桶金。
個體的價值選擇是自由的,社會無法也不應干涉和強加。但是,社會依然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規范,盡可能地讓整個網絡直播事業向合理、合法與健康的方向發展。比如說限制未成年人進行直播,相關直播平臺對此有過努力。早在2016年,多家從事網絡表演的主要企業負責人,曾共同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不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提供主播注冊通道。
但實際上,限制未成年人注冊成為主播的效果并不佳。媒體報道中,就有網絡直播經紀人梳理了諸多繞過實名制認證的環節。比如,使用非本人證件,認證刷臉時找身份證持有者本人就可以通過了。
這足以說明,凈化直播平臺,僅靠市場自我調節和行業自我約束是不夠的。相關管理部門應該加強監管,對現有的直播平臺進行排查登記,保證直播平臺實名注冊流程的嚴格實施,引導網絡直播健康發展。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