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垃圾非法傾倒須施以重拳
三萬噸垃圾何以被拋入長江?《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在江浙兩地就垃圾非法傾倒犯罪鏈進行深度調查,發現生活垃圾處置監管存在嚴重漏洞,如招投標造假、接收處置證明造假、垃圾層層轉包等。
網民認為,近年來垃圾跨省非法傾倒等“骯臟生意”屢禁不絕,要徹底根治此類現象,除了應施以重拳嚴肅問責、強化監管斬斷黑色利益鏈之外,著力點還應放在全面提升城市垃圾處置能力上。
斬斷黑色利益鏈
“一些地方垃圾處置能力有限,大量的垃圾得不到及時處置,堆積如山,臭味熏天,既影響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也損害政府公信力和聲譽。許多城市把這項業務交由專業公司處理,即實施公共服務外包。一些專業公司受利益驅使,或就近找個地方隨便倒掉,或‘一賣了之’,其中也不排除環境執法人員有意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網民“徐云鵬”表示。
近年來,垃圾跨省非法傾倒事件頻繁見諸報端。有網民指出,這一“骯臟生意”的最大責任在源頭,即輸出地負責垃圾處理的機構,其在當地處理與轉運他地處理之間可能存在較大的成本差異。既然垃圾“輸出”有利可圖,自然就會催生相關的市場。
有網民認為,整治跨省偷倒垃圾必須徹底斬斷黑色利益鏈,堅持依法治理與基礎建設并重,要加快對偷倒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行為的立法,嚴肅追究環境執法人員監管失察的責任,對所有造成環境污染的違法者施以重拳。同時,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實現無縫監管。
提升垃圾處置能力
有網民指出,生活垃圾非法傾倒案頻發,與城鎮垃圾處置能力不足密切相關。一方面,要加大投入,提升城市垃圾處置能力;另一方面,要大力促進垃圾源頭減量。
網民“徐云鵬”建議,學習借鑒國內外生活垃圾處理的先進經驗,切實提升垃圾“內部消化”能力。加大對現有垃圾填埋場的技改升級,提升垃圾中轉站的管理水平,統籌做好城鄉垃圾處理,配套制定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建筑垃圾處理、工業固體廢物處理等方案,確保垃圾清掃、收集、運輸、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等環節有效銜接,實現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
網民“孫秀艷”建議,通過資源共享助力垃圾源頭減量,宏觀層面需要政策互通與配套以及多部門聯手推動;中觀和微觀層面,企業需要將共享理念滲透到產品的設計、生產、流通、售后服務等環節,盡量統一標準,減少重復生產。總之,鼓勵企業、引導公眾更多地接受共享,參與共享,為垃圾的源頭減量增添活力和后勁。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