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新修訂的《環保法》正式實施,在新法正式實施之際,相關配套的法律法規紛紛出臺,正形成環保法規建設的黃金期。
在2015年1月的第一周,最高法、公安部、環保部等已陸續出臺了8個相關辦法,平均每天超過一個。據悉,為配合新《環保法》實施,年內還將陸續出臺配套辦法,僅環保部就有50多個。
“這是我在環保系統工作三十多年來,從沒遇到過的。”自治區環保廳政策法規處處長依明江·莫合買提說。新法實施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也在環境保護地方法規修訂上緊跟而上,為“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打下堅實的法制基礎。
新疆日報訊(記者杜文靜報道)
史上最嚴新法帶“牙齒”
新《環保法》被喻為“史上最嚴”,也被稱為帶牙齒的環保法。這個“牙齒”中最厲害的一顆當屬第59條新規,對違法企業拒不改正的將按日連續處罰,且無上限。
依明江·莫合買提指出,過去存在守法成本高、執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情況。比如建設項目違法,罰款最多二十萬元,但相對于動輒投資上億元的投資工程,處罰金額不及其一天的設備租金,在這種情況下法律的威懾力幾近于無。新《環保法》中增加了按日計罰的規定,即按照原處罰數額按日連續處罰。即罰20萬元,從責令改正之日的次日起,每天以20萬元處罰計算,直至依法改正。在環保部剛頒布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按日連續處罰辦法》中明確規定,按日連續計罰次數不受限制,這個規定增強了法律法規的威懾力。
依明江·莫合買提告訴記者,已經實施按日計罰的重慶市曾做過統計,在沒有實施按日計罰時,企業違法行為改正率只有4.8%,而實施按日計罰之后,企業違法行為改正率達到90%。
比對企業按日計罰更嚴格的,是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處罰。新《環保法》規定,在環保部門對企業違法行為作出處罰以后仍不改正的,將對企業負責人進行行政拘留。此外,違法行為造成重大損失或人身傷害的,都將追究企業負責人的刑事責任。
“新《環保法》增加了執法手段,加大了執法力度。”依明江·莫合買提說,新《環保法》涉及到行政處罰、民事責任、刑事責任,對環保部門賦予了更多的責任和權力。
自治區加快加緊立法執法步伐
自治區提出“環保優先、生態立區”的發展理念后,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加快環境法制建設。目前,自治區級地方性環境法規有《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自治區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自治區煤炭石油天然氣開發環境保護管理條例》。
目前,自治區已在加緊配套地方法規的制訂及修訂工作。據依明江·莫合買提介紹,截至目前,《自治區排污許可證管理辦法》草案已經草擬完畢,《自治區輻射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已上報自治區政府,《自治區環境保護條例》修訂工作也已啟動。
在加快立法建設的同時,自治區在環境保護執法也在加速。
1月6日,由自治區政法委牽頭,自治區高級法院、自治區人民檢察院、自治區公安廳、自治區環保廳五家單位召開了會議,結合新《環保法》規定,就環境違法案件的查處及移送工作制度等進行了充分討論,聯合執法相關工作條例也將隨后出臺。
依明江·莫合買提說,此舉將徹底改變以往環保部門單打獨斗的局面,多部門聯合將加大環境違法案件的執法力度。
目前,自治區環保廳還在草擬《自治區推進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指導意見》《自治區全民環境教育管理辦法》《自治區餐飲服務環境管理辦法》等14項相關地方辦法,提請列入政府規章。
多部門同出硬招加強企業環保自律
2015年,自治區將進行企業環境保護信用體系建設,聯合多部門共同出硬招,采取綜合性調控手段,增加對環境違法企業的制約。
新《環保法》規定,對違法排污設備,可以掌控可以查收,這些措施有利于查堵違法行為,也可以對污染企業采取行政代執行。行政代執行是指,如果讓企業治理污染企業不治理的,就找人替企業治理,費用由企業承擔。新《環保法》出臺后,類似硬招是比較多的。
依明江·莫合買提介紹,對于那些環境違法的企業,還將采取綜合性調控手段,比如你有家超標排污企業,國土部門審批的時候不給你土地,你想擴大規模不給你,你的產品想出口不給你配額,你想上市不給你上市,你已經上市了,你想融資不給你,比如不給你供水,不給你供電,措施是非常強硬的,新《環保法》的這些規定有利于督促企業開展綠色生產和清潔生產。
同時,自治區環保廳對廳級行政許可事項和非行政許可事項不斷進行動態清理。截至2014年9月,經自治區確認,環保廳繼續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14大項14子項,取消5項、完全下放2項,部分權限下放4項。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將有力地保障新《環保法》的貫徹實施。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